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四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教参离真实课堂究竟有多远------听《雅鲁藏布大峡谷》断想

教参离真实课堂究竟有多远------听《雅鲁藏布大峡谷》断想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教参离真实课堂究竟有多远------听《雅鲁藏布大峡谷》断想

 

      冒冒然闯入了课堂,不知道上的是哪门课哪节课。课开始了,老师向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:
      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特点?
      这是个什么课的问题呢?如果它是在地理课上提出来,应该怎样从书中寻找答案;如果它是在语文课上提出来,应该怎样进行概括呢?
        学生的回答集中在“壮丽、神奇”上。那么,教参上是如何来阐述这一问题的?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。
      1、教参上说:“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,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。”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:无论是课文还是教参中,在概括“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”一致地用到“壮丽”,壮丽二字是否值得揣摩?
      “壮丽”的词义为“雄壮而美丽”,而关于这个“而”,是表示并列的呢,还是表示因果的呢,可以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”,但无论如何,“雅鲁藏布大峡谷”的美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“雄壮”。

      因此,教参中建议“边读边想象,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”作为教学目标之一,教师应该在“壮”字上做足文章。
      然而,老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。一是并没有对“壮丽”进行溯源式的词义理解;二是没有充分联系文本对“壮丽”进行映证式理解,至少有时就混同于美丽.

      我们接下来揣摩一下教参中所说的“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,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”,原来文中第一自然段解释了“壮观”的成因。教参中又说到“接着,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,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,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”,第二自然段更为具体的对“壮观”进行了阐释。这不由让人想到《岳阳楼记》中的“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。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,那么,雅鲁藏布大峡谷以“邻珠峰,吞藏江”成就了它的“大观”。

       关于美丽,且等下帖分解.用教参的词,就是解析..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inianji_489_20530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